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有什么特征?
释义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具有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过于自信,忽视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后果等特点。与间接故意犯罪相比,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虽然预见到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而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明知危害结果的发生可能性,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法律分析
    一、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有哪些特点?
    1、行为特征: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2、心理特征: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过于自信,忽视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后果。如果行为人在行为时,根本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则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或意外事件;如果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而不是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则属于直接故意,而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所谓“轻信能够避免”,是指行为人在预见到结果发生的同时又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所凭借的主、客观条件并不可靠。轻信能够避免主要表现为:
    (一)行为人过高地估计了可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其自身的和客观的有利因素;
    (二)行为人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的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轻信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区别于其他犯罪形式重要特征,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成立的根本原因。
    2、意志特征
    过于自信的过失表现为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的意志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是因为他轻信能够避免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虽然没能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认识,采取一定的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故意与过失是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侵害法益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一种心理态度。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过失可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其中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有相似之处,如两者均认识到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虽然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要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明知”,即明明知道。“预见”,即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预先料到将来。“明知”与“预见”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转变为现实的估计是不相同的。“明知”行为人认为危害结果会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预见”行为人认为危害结果不会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从整体上看“明知”的认识程度要高于“预见”。
    (二)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听之任之的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是不希望、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而且是希望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这种避免体现在行为人认为存在主客观条件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三)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采取放任的态度,客观上不会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有事实证明行为人采取了积极措施来避免结果发生的,通常应当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拓展延伸
    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而导致犯罪行为发生,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中,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过于自信,轻视了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而实施的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持轻视态度。因此,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在主观方面具有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特征。
    结语
    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但行为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志。这种心理态度表现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高度估计,以及对危害结果的轻视。与间接故意犯罪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没有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也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刑法\t第一条\t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刑法\t第十三条\t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刑法\t第十四条\t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4: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