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购房合同应该有几份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购房合同的份数与购房方式的关系,以及通过贷款购买的房子需要签订更多的合同。接着,文章列举了购房合同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条款,如强迫性的合同条款、开发商违约赔偿过低的合同条款、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和无限扩大不可抗力外延的合同条款。最后,文章强调了购房者在购房时需要注意这些不合理条款,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分析 购房合同的份数取决于购房方式,如果是全款购买,则通常需要签订3份购房合同,分别是开发商、住建局和业主各一份。如果是贷款购买,则可能需要签订更多的合同,具体要看贷款金额和贷款方式。 2.通过贷款购买的房子,购房者合同会有4份;开发商一份、住建局一份、业主一份、银行一份。 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时,应当向预购人出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商品房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和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备案。 二、购房合同毁约了怎么办 1.双方协商解决; 2.到法院起诉,主张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造成损失的,主张赔偿损失; 3.另一方坚决要求继续履行的,应责令双方继续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三、购房合同不合理条款有哪些 1.强迫性的合同条款:如不让购房人新添补充条款、将统一文本中很多空白部分填完整; 2.开发商违约赔偿过低的合同条款,该种条款不能制约开发商违约; 3.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如“实际面积与暂测面积发生差别时,房价总额保持不变”; 4.无限扩大不可抗力外延的合同条款:如“因施工问题造成延期交房,属不可抗力”; 5.公摊面积模糊的合同条款。 拓展延伸 购房合同是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其中包含了购房价格、房屋交付标准、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如果购房合同出现了毁约情况,购房者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1. 寻求法律咨询:购房者可以向专业律师咨询,了解自己的维权途径和合法手段。律师会根据购房合同的具体情况,为购房者提供法律建议和帮助。 2. 申请仲裁:如果购房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机构,购房者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会进行公正的调解,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3. 提起诉讼:如果仲裁机构无法解决问题,或者购房者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购房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购房合同存在违约情况,并要求法院判决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申请公积金贷款:如果购房者已经申请了公积金贷款,购房合同毁约可能会影响购房者的贷款资格。购房者可以向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解除与开发商的公积金贷款合同,并重新申请贷款。 在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之前,购房者应该仔细阅读购房合同,了解其中的条款和约定。如果认为购房合同存在不合理或者违法的内容,可以咨询律师或者公积金管理中心,寻求专业的帮助和建议。 结语 购房合同的份数和内容会因购房方式和贷款金额而有所不同,但无论哪种情况,购房人都应该仔细阅读和理解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以避免可能产生的纠纷和损失。如果购房合同存在不合理条款,可以与开发商协商解决,也可以到法院起诉主张自己的权益。对于强迫性的合同条款和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购房人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寻求法律支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 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或者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期限届满后超过一年,由于出卖人的原因,导致买受人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 由于出卖人的原因,买受人在下列期限届满未能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的,除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外,出卖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期限; (二)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尚未建成房屋的,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 (三)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已竣工房屋的,自合同订立之日起90日。 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或者损失数额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已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 商品房买卖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可以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