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遇到小孩子离家出走,该怎么办? |
释义 | 未成年人失踪可立即报警,无时间限制。根据相关法律,公安机关应迅速立案调查以下情形:拐卖妇女儿童的报案、儿童失踪或14至18岁妇女失踪的报案、18岁以上妇女失踪可能被拐卖的报案、发现被拐卖儿童的流浪乞讨行为、有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行为、其他可能发生拐卖犯罪的情形。报案、控告、举报可以口头或书面提出,工作人员应记录并保密。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快速审查报案材料,立案或不立案需说明理由,不服可申请复议。 法律分析 一、小孩子离家出走多久可以报警 未成年人失踪,可以立即报警,不存在时间的限制。 参照《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第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审查,符合管辖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开展侦查工作: (1)接到拐卖妇女、儿童的报案、控告、举报的; (2)接到儿童失踪或者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 (3)接到已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失踪,可能被拐卖的报案的; (4)发现流浪、乞讨的儿童可能系被拐卖的; (5)发现有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6)表明可能有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事实发生的其他情形的。 二、失踪报案相关的法律知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现在的孩子心灵都很脆弱,希望父母多理解自己,多给自己一些私人空间。然而一些家长常常会忽略孩子的感受,最终逼走孩子,与孩子的感情渐行渐远。 结语 失踪报案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未成年人的失踪,不存在时间的限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应立即报案,开展侦查工作。报案可以书面或口头提出,工作人员会记录并核实情况。报案人的身份可以保密,其安全也会得到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会对报案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会立案。对于不立案的情况,控告人可以申请复议。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请家长多理解孩子的感受,给予他们私人空间,以避免与他们的感情渐行渐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二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由文化和旅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吊销相关许可证,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 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七章 司法保护 第一百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