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的界定 |
释义 | 行政行为包括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行政事实行为则不仅包括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还包括侵权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对权利和义务有影响,而行政事实行为是非法律行为,不受法律效果影响。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意志的外在表现,而事实行为没有具体形式要求。 法律分析 具体行政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不仅包括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还包括与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相关的行为,如暴力的侵权行为。 相关法律知识: (1)客观方面的要件不同。具体行政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不仅包括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行为,还包括与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相关的行为,如暴力的侵权行为。 (2)法律效果要件不同。具体行政行为能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产生影响。行政事实行为是一种非法律行为,无论是否发生相应的法律效果,都不影响行政事实行为的存在。 (3)主观方面的要件不同。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意志的外在表现。行政事实行为也是行政机关的一种意志,但意志并不是事实行为的构成要件,同时事实行为也没有具体的形式要求。 拓展延伸 行政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界限 行政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界限是指在行政法律体系中,对于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的限定和界定。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体行为,具有明确的法律效力;而行政事实行为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产生的客观事实,虽不具备直接的法律效力,但对权益产生重要影响。法律界限的确定对于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的合法性、效力和责任承担具有重要意义。法律界限主要通过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等途径进行界定,以确保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合法、公正和透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结语 行政行为与行政事实行为在行政法律体系中有明确的界限。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的具体行为,具备明确的法律效力;而行政事实行为是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产生的客观事实,对权益产生重要影响,虽无直接法律效力。法律界限的确定对于合法性、效力和责任承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等方式界定,以确保行政机关权力行使的合法、公正和透明,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三条 本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第三章 学 校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21修正):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