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枪击事件法律处理
释义
    开枪打人判刑需分情况考虑,构成故意杀人罪者可判死刑或无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可判三至十年有期徒刑。殴打他人侵害人身权利,寻衅滋事侵害公共秩序。聚众斗殴中,存在共同犯罪情形需考虑各人作用大小,不应一律认定为主犯或从犯。对未参与斗殴者也应承担刑事责任。开枪打人还需赔偿医疗、护理等费用。
    法律分析
    开枪打人判刑需要分情况考虑:
    1、开枪打人的,若构成故意杀人罪,对行为人判应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殴打他人和寻衅滋事的区别如下:
    1、侵害的客体不同。殴打他人侵害的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寻衅滋事侵害的是公共秩序;
    2、行为的起因不同。殴打他人一般是因纠纷而引起,寻衅滋事是无理、无故惹是生非寻求精神刺激或为满足不健康的心理而引。
    二、认定聚众斗殴中的共犯如下:
    1、看存在共同犯罪的情形。并非在任何聚众斗殴的犯罪案件中都会存在共同犯罪的情形。因为,在整个案件的罪行不太严重且首要分子只有一人的情况下,如果其他积极参加者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3条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就不应认为犯罪。这样须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分子的人数就达不到成立共同犯罪的要求;
    2、首要分子的人数在两人以上的情况下,虽然他们在聚众斗殴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会能有大小之分,但由于都属于主要作用,因而都应当认定为主犯。只是在在量刑时,仍须考虑其所其作用的差别,这是充分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3、其他积极参加者构成犯罪时,其在聚众斗殴犯罪中可能是主要作用,也可能是次要或辅助的作用,应当根据其实际所起作用的大小,而认定其系主犯还是从犯。不应当不加区别地一律认定为主犯,或一律认定为从犯;
    4、对参与聚众行为而未参与斗殴行为的首要分子或其他积极参加者,在排除其构成中止或预备形态的情况下,应与参与斗殴行为的其他首要分子或积极参加者一起,共同对斗殴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开枪打人的,若构成故意杀人罪,对行为人判应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开枪打人造成被害人伤亡的,还应当赔偿相应的损失,如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结语
    根据以上情况,对于开枪打人的行为,根据其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程度不同,将对行为人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情节较轻的情况,将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殴打他人和寻衅滋事的区别,主要在于侵害的客体和行为的起因。对于聚众斗殴中的共犯,需要根据实际参与的作用大小来认定其主犯或从犯的身份,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此外,对于开枪打人造成的伤害,还应赔偿相应的损失,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