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住院清单上的甲类和乙类是什么意思 |
释义 | 住院清单上的甲类和乙类的意思是: 1、甲类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 2、乙类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乙类药品时,要先按比例(各地自行规定)扣除一定的个人自付费用后,将余下费用再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根据我国现行医保报销政策,将西药和中成药药品分为甲类和乙类报销,两者区别主要为报销比例不同,甲类药品100%按照报销比例报销,乙类药物根据医保政策为部分报销。 具体情况如下述: 1、医保甲类药品按照目前医保政策,门急诊或住院患者为100%报销; 2、医保乙类药品,需个人先按一定比例承担部分费用后,剩余部分进入医保报销范围,按医保比例报销,具体报销比例根据各地政策和具体药品有所不同。 报销比例如下: 1、由于我国各地医疗保险筹资水平不同,为了保证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用药,《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分为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管理; 2、目的是明确药品分级使用,以达到最佳性价比效果。针对分级用药、提高资源效率。 甲乙类医保报销计算如下: 1、参保人就医后,发生了药品、诊疗等费用,其中药品又包括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 2、乙类药扣除自付后的费用,加上甲类药全部费用,再加上诊疗等费用中符合医保规定的费用; 3、对于超过起付线的费用,依据患者本人参保类型、就医医院级别等按规定比例报销。 综上所述,甲类药品全部按比例报销。乙类药自付一部分,报销一部分,具体的报销比例根据各地政策和具体药品而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 国家《药品目录》中的西药和中成药分为“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的药品。“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或治疗费用略高的药品。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纳入“乙类药品”管理。 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按国家规定纳入《药品目录》的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纳入“乙类药品”管理。 中药饮片的“甲乙分类”由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确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