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处理工程建设领域纠纷的方法 |
释义 | 工程建设领域纠纷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工程合同纠纷的原因包括合同条款不明确、缺乏法律意识、合同形式不当和强迫接受苛刻条件。建设工程合同履行应遵循适当履行、协作履行和经济合理原则,追求最佳合同效益。 法律分析 一、工程建设领域纠纷怎么处理 工程建设领域纠纷处理办法如下: 1.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纠纷的最佳方式是和解,即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对工程建设领域等有争议的地方进行深入的沟通,并互相谅解从而达成共识,这样既可以防止损失扩大,也可以节省其他解决方式的开支。 调解 2.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方应纠纷当事人的请求。以法律、法规和政策或合同约定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其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在我国,调解的主要方式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以及专业机构调解。 3.仲裁是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书面裁决,工程建设合同纠纷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据工程合同约定或者是争议发生之后所达成的书面协议提交给对应的仲裁机构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仲裁。 4.诉讼是最后的解决方式,前面三种方式都无法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纠纷的情况下,工程建设领域纠纷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二、发生工程合同纠纷的原因 1.合同条款不全、约定不明确; 2.缺乏法律意识、合同意识; 3.订立合同的形式不恰当; 4.当事人一方利用自身优势强迫对方接受一些较苛刻条件。 三、建设工程合同履行的原则 1.适当履行原则 2.协作履行原则 3.经济合理原则 经济合理原则是指在建设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应讲求经济效益,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佳的合同效益。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交易主体都是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因此,如何以最少的履约成本完成交易过程,一直都是合同当事人所追求的目标。 结语 工程建设领域纠纷的处理方式多样,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和解是最佳方式,通过协商沟通达成共识,防止损失扩大。调解则是第三方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其相互谅解,自愿达成协议。仲裁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裁决,可依据合同约定或达成的协议进行仲裁。诉讼是最后的解决方式。工程合同纠纷原因包括合同条款不全、缺乏法律意识、强迫接受不合理条件等。建设工程合同履行应遵循适当履行、协作履行和经济合理原则,追求最佳合同效益和最少履约成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第三章 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 第二节 发 包 第二十四条 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禁止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 建筑工程的发包单位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也可以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一项或者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但是,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第三章 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 第二节 发 包 第十九条 建筑工程依法实行招标发包,对不适于招标发包的可以直接发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第三章 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十八条 建筑工程造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公开招标发包的,其造价的约定,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 发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