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埋藏物的归属权应为何人?
释义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的归属应参照拾得遗失物的规定。如果一年内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国家所有。埋藏物具备动产、埋藏的物、所有人不明三个特点。判断埋藏物所有人不明应根据物的性质、埋藏状态和时日等客观情况,而非发现人的主观认识。发现人不能取得埋藏物的所有权。
    法律分析
    一、埋藏物应该归谁所有
    我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九条
    【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隐藏物】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适用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百一十八条
    【公告期满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属】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可见,我国采取的是公有主义的立法例,发现人不得取得所有权。
    二、埋藏物的特点
    埋藏物是成就发现埋藏物的条件之一,所谓发现埋藏物是指隐藏于他物之中,而其所有人不明的动产。通说认为,埋藏物具备三个特点:
    其一,埋藏物应为动产。埋藏物公限于动产,如金银财宝、珍奇古玩等。古代房屋或城市因地震、火山、泥石流等事变被埋没于地下,已成为土地的一部分,不构成埋藏物。
    其二,埋藏物应为埋藏的物。所谓埋藏,是指包藏于他物之中,难以从外部目睹的状态。包藏物一般为土地,但不一定限于土地,建筑物或动产均可以为包藏物,如将古玩字画藏在墙壁中,将珠宝藏在电脑的机箱中,至于埋藏的原因,究竟是由于人为的事实还是自然事件,则在所不问。
    其三,埋藏物的所有人不明。所谓所有人不明,是指埋藏物并非无主物,但不知属于何人。如果根本没有所有人,应当适用无主物先占的规定;如果有明确的所有人,则应适用拾得遗失物的规定。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不属于埋藏物。至于如何判断“所有人不明”,则应“就物的性质、埋藏的状态、埋藏的时日等客观情形加以认定”,而并非以发现人的主观认识为判断标准。
    结语
    因此,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于埋藏物的归属问题,采取的是公有主义的立法例,发现人无法取得所有权。埋藏物具备动产、埋藏的物以及所有人不明的特点。埋藏物应为动产,如金银财宝、珍奇古玩等,并且应该被包藏于他物之中,难以从外部目睹。同时,埋藏物的所有人不明,需要根据客观情形来认定,而不是以发现人的主观认识为判断标准。总之,埋藏物的归属问题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
    (三)擅自将国有馆藏文物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
    (四)将国家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送给外国人的;
    (五)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
    (六)走私文物的;
    (七)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
    (八)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妨害文物管理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海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没收的文物应当登记造册,妥善保管,结案后无偿移交文物行政部门,由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