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涉外仲裁的概念及其与国内仲裁的区别 |
释义 | 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的区别在于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涉外仲裁涉及外国当事人、外国法律适用或在外国履行的法律关系,而国内仲裁则是指仲裁事项与国内法律关系相关。仲裁机构并不决定涉外与国内的划分,而是根据仲裁的民事法律关系性质来确定。 法律分析 涉外仲裁指仲裁事项包含的法律关系为涉外法律关系的仲裁。包括仲裁当事人中有一方为外国自然人或法人,所涉法律关系的标的物所在地、履行地等在外国的等。涉及港、澳、台地区的争议,比照涉外纠纷处理,所以也属于涉外仲裁。中国仲裁法对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区别对待,所以区分涉外与国内则是非常重要的事项。众所周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中国的涉外仲裁机构,其受理的仲裁大都为涉外仲裁,其它仲裁委员会如北京、上海等属于地方仲裁机构也可以称为国内仲裁机构,它们受理的仲裁多为国内仲裁。随着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也受理部分国内争议,而地方仲裁机构也可能受理涉外争议,所以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划分不能以受理机构来划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法院在认定是涉外仲裁还是国内仲裁时,看所仲裁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如属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则为涉外仲裁,反之则为国内仲裁。 拓展延伸 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的法律适用和程序差异 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在法律适用和程序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首先,涉外仲裁通常涉及跨国或跨境的商业纠纷,因此在法律适用上需要考虑国际法、国际公约以及相关国家的法律规定。而国内仲裁则主要适用国内的法律体系。其次,在程序方面,涉外仲裁往往需要满足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在仲裁庭的组成中可能需要考虑不同国籍的仲裁员,以确保公正性和中立性。而国内仲裁则较为简化,通常由国内仲裁机构进行处理。总的来说,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在法律适用和程序上的差异反映了其不同的背景和目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处理。 结语 涉外仲裁与国内仲裁在法律适用和程序上存在差异。涉外仲裁需考虑国际法、国际公约及相关国家法律,而国内仲裁以国内法为主。程序方面,涉外仲裁更严格,可能涉及不同国籍仲裁员以确保公正和中立。国内仲裁相对简化,由国内机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七章 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 第七十二条 涉外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七章 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 第六十八条 涉外仲裁的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涉外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七章 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 第七十三条 涉外仲裁规则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