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行为属于遗弃 |
释义 | 遗弃,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应尽的义务的违法行为。如父母不抚养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不赡养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配偶不履行扶养对方的义务等。遗弃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该为而不为,致使被遗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 1、将需要扶养的人移至危险场所。这里的“危险场所”只是相对于特定的被害人而言。如父母将婴儿置于民政机关门前的,应认为将需要扶养的人移至危险场所。 2、将需要扶养的人从一种危险场所转移至另一种更为危险的场所。 3、将需要扶养的人遗留在危险场所。 4、离开需要扶养的人,如行为人离家出走,使应当受其扶养的人得不到扶养。 5、阻碍需要扶养的人接近扶养人。 6、不提供扶助,如不提供经历供给、不给予必要照料。 一、拒绝赡养父母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拒绝赡养父母是一种违法行为。 《宪法》以及《民法典》都有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作为子女负有扶养义务,有能力扶养却不扶养,致使父母因遗弃被迫自杀的:因生活无着而流落失所的等等,甚至构成犯罪,要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以遗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只存在3种可免除赡养义务的情形: 1、未婚或离异的成年子女无经济收入、丧失劳动力或不能独立生活的; 2、已婚的成年子女本身无经济收入,其家庭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的; 3、父母对子女有严重犯罪行为,比如犯有杀害子女、虐待子女严重的、遗弃子女等行为的。 二、遗弃罪的构成判几年 遗弃罪一般判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故意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情形,主观上具有故意。 一、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3、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遗弃罪需要的证据如下: 1、遗弃者未对抚养人尽到义务、无能力履行抚养义务的证明; 2、遗弃者未尽抚养义务的时间; 3、未抚养造成的后果。 综上所述,遗弃罪一般判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故意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情形,主观上具有故意。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