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赡养的概念是什么? |
释义 | 赡养义务人应提供经济、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履行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赡养人的义务,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赡养人包括子女和其他法定赡养义务人。家庭成员应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冷落。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保障赡养人的探亲休假权利。 法律分析 赡养的意思是:赡养义务人在经济上为被赡养人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一种法律行为。赡养一般主要是指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赡养主要包括经济上的赡养以及精神上的慰藉。赡养的意思是什么的法律依据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 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拓展延伸 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 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主要是指法律对于个人在家庭关系中承担赡养义务的规定和要求。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赡养义务主要适用于直系亲属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和配偶。根据法律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父母也有赡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赡养义务涉及到提供生活必需品、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等方面的支持。法律对于赡养义务的履行有一定的强制力,如果违反赡养义务,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此外,法律也规定了赡养费的计算方法和支付方式。总之,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结语 赡养义务是一种法律行为,指赡养义务人在经济和精神上为被赡养人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费用和慰藉。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和第十八条等相关法律规定,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包括探亲休假权利的保障。赡养义务适用于父母、子女和配偶等直系亲属关系,涉及生活必需品、医疗费用和教育费用等方面的支持。法律对赡养义务的履行有强制力,违反义务可能面临法律责任。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旨在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和和谐,保障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三条 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