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缓刑好找工作吗 |
释义 | 该文章重点介绍了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的相关权利和义务。根据《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并接受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需经考察机关批准。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需要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 法律分析 缓刑期间找工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仍然享有就业权利。《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并接受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需经考察机关批准。 第七十六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二、宣布缓刑的适用条件 宣布缓刑的适用条件如下: 1.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三、缓刑多久报道一次 判缓刑十日内报道,依据相关规定,被判缓刑的人员应当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然而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我国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应当由当地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确定。 结语 缓刑期间找工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仍然享有就业权利。根据《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以下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并接受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需经考察机关批准。另外,《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而根据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因此,缓刑期间犯罪分子仍需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可能会受到撤销缓刑的严厉惩罚。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2018-10-26)\t第二百七十三条\t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或者发现了判决的时候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由执行机关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应当依法予以减刑、假释的时候,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12-20)\t第四百九十一条\t人民法院可以与未成年罪犯管教所等服刑场所建立联系,了解未成年罪犯的改造情况,协助做好帮教、改造工作,并可以对正在服刑的未成年罪犯进行回访考察。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020-07-20)\t第一百五十八条\t公安机关发现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犯罪嫌疑人在押的,应当及时释放。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