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非法信访怎样治安处罚 |
释义 | 非法信访将受到治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信访条例》规定,违反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劝阻、批评或教育信访人,无效时可给予警告、训诫或制止。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者将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者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不属于信访范围的事项包括人大、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已通过法定途径解决的,已受理或正在办理期限内的,已有复核意见的。 法律分析 一、非法信访怎样治安处罚 非法进行信访违反治安管理的,给予治安处罚,如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信访条例》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 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二、不属于信访的范围 1、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人大、法院、检察院的事儿不归信访部门管。 2、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涉诉涉法等其它法定途径处理的事情不受理。 3、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期限内的;已有处理意见且正在复查期限内的,或者已有复查意见且正在复核期限内的。——办理期内不重复受理。 4、已有复核意见的;在规定期限内未申请复查、复核的。——已经终结的不再受理。 结语 非法信访行为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对于违反《信访条例》规定的行为,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进行劝阻、批评或教育。如经劝阻无效,公安机关将采取必要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将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需要注意的是,信访范围不包括人大、法院、检察院的职权范围内的事务,以及已通过法定途径解决、已在办理期限内的、已有复核意见的事项。已终结的事项将不再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2修正):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四十五条 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前款规定的回避,由有关的公安机关决定。 人民警察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的回避,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回避 第三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四章 监察权限 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审计机关等国家机关在工作中发现公职人员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应当移送监察机关,由监察机关依法调查处置。 被调查人既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一般应当由监察机关为主调查,其他机关予以协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