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外地遇到法律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途径? |
释义 | 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需填写申请表并提供身份证明、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和与案件相关的材料。根据《法律援助条例》,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包括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抚恤金、救济金、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劳动报酬以及因见义勇为产生的民事权益。 法律分析 当事人与当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后,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再向法律援助机构如实提供: 1、身份证、户籍证明、暂住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2、申请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工作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农民工追索工资报酬、工伤赔偿事项除外); 3、与申请法律援助有关的案件材料。 《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公民可以就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拓展延伸 外地居民是否有资格享受法律援助? 外地居民在特定条件下有资格享受法律援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律援助主要面向经济困难的人群,无论其是否居住在本地或外地。外地居民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案件涉及重大利益等。在申请法律援助时,外地居民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并按照程序提交申请。法律援助机构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给予援助。因此,外地居民在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情况下,有权享受法律援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结语 通过与当地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并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和与申请法律援助有关的案件材料,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根据《法律援助条例》,公民在经济困难且没有委托代理人的情况下,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代理事项,包括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抚恤金、赡养费等。外地居民在特定条件下也有资格享受法律援助,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并提供必要证明文件,法律援助机构将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给予援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四章 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 第四十二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五章 律师协会 第四十三条 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 全国设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律师协会,设区的市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地方律师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四章 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 第四十一条 曾经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