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拒绝探视的年龄限制
释义
    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有权中止探望,法律无未成年子女拒绝探视的规定。根据最高法院解释,未成年子女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可以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的请求。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探望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义务。探望方式由当事人协议或由法院判决。如父母探望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中止探望,待情况消失后恢复探望。
    法律分析
    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有权提出中止探望,法律无未成年子女拒绝探视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七条规定,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以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保护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的请求。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拓展延伸
    探视权的法律限制
    探视权是指亲属或其他相关人士在特定情况下对被拘禁、被监禁或被限制自由的个人进行探望的权利。然而,法律对探视权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以平衡个人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这些限制可能包括年龄限制、时间限制、监狱或拘留设施的规定等。年龄限制是其中之一,它规定了探视者必须达到一定年龄才能进行探视。这样的限制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确保他们不会受到不适当的影响或伤害。因此,探视权的法律限制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益的合理措施。
    结语
    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有权提出中止探望,法律无未成年子女拒绝探视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以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保护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的请求。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也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情况下,由法院判决。如果父或母的探望对子女身心健康不利,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待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望。探视权的限制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确保个人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
    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
    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