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刑事拘留处理方式 |
释义 | 未成年人犯罪后处理的主旨是:对未成年人犯罪要从轻、减轻处罚,不适用死刑;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并进行矫治教育;监护人若存在放任过错,公安机关可予以训诫和责令严加管教;监护人应对受害人造成的人身伤害进行赔偿,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未成年刑事拘留后处理的相关规定如下: 1、未成年人犯罪后,被抓住后成年的,犯罪年龄是按实施犯罪行为时确定的,所以仍然按未成年人犯罪处理; 2、对未成年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并且不适用死刑; 3、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未成年人犯罪,监护人要承担的责任如下: 1、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犯罪存在放任过错的,公安机关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不过,公安机关进行训诫时,不像适用刑罚,把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等等写在判决书上,通常是当面进行劝导; 2、给受害人造成人身伤害的,由监护人进行赔偿。并且,受害人追究民事赔偿责任,可以去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是另行提出诉讼,法院依法做出判决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要积极履行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审判程序与保护措施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审判程序与保护措施是指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为了保障其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发展,采取的一系列特殊审判程序和保护措施。这些程序和措施旨在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确保其受到公正、公平、人道的审判,并提供必要的教育、矫治、康复等服务。特殊审判程序包括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立案、审判、判决等程序,强调以教育为主、惩罚与帮助相结合的原则。保护措施则包括监护、教育、心理辅导、康复等方面的措施,旨在帮助未成年人改正错误、重返正轨,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合法权益和发展潜力。通过特殊审判程序和保护措施的有效运用,可以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融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结语 未成年刑事拘留后处理的相关规定确保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采取从轻、减轻处罚的原则,并且不适用死刑。对于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不予刑事处罚,而是责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并在必要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同时,监护人也要承担责任,如有放任过错,公安机关可以进行训诫和责令严加管教。受害人受到人身伤害时,监护人需进行赔偿,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特殊审判程序和保护措施的运用,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发展潜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