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级听力残疾是什么概念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二级听力残疾的定义、检查方法、评定标准和办理残疾证的条件以及残疾等级的划分标准。二级听力残疾是指平均听力损失在71-90分贝之间,言语识别率在15-30%之间。听力残疾的检查方法包括裸耳听力测试和言语识别率测试,其中言语识别率测试包括双音节词测试和听话识图法识别双音节词测试。办理残疾证的条件包括具有中国常住户口和属于符合国家务院制定的《中国实用残疾人评定标准》的人员。残疾等级的划分标准包 法律分析 二级听力残疾是指平均听力损失在71-90分贝之间,言语识别率在15-30%之间。 听力残疾的检查方法: (一)测试环境要求 裸耳听力测试应在测听室进行,对耳聋定残普查亦可在安静房间内(本底噪音 (二)评定方法: 1、行为测听法:通过观察受试者对不同频率、不同刺激声强的听性行为反映,来判断其听力损失。 2、言语识别率测试:用听话识图法识别双音节词,测试者在受试者好耳侧并排而坐,间距半米,测试者(当地人)用正常言语声发音,注意避开受试者视觉,通过观察树试者对双音节词的正确识别,确定其言语识别率。 测试用具:汉语双音节词测听图卡。 (三)计算公式 1、平均听力损失:指(A)500HZ、(B)1000HZ、(C)2000HZ听力损失分贝数之和的均值。 A+B+C 平均听力损失(dB)= 2、言语识别率:指受试这正确回答数与测试总数之比。 正确回答数 言语识别率(%)= 测试卡片总数 《注》: 1、纯音听力测试,在安静房间每个频率连续测试三次,其中有2次测试结果相同方可确认听力残疾等级,结合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对照听力残疾分级标准评定等级。 2、言语识别率测试,可选用与本方案配套的汉语双音节词测试图片及听录音磁带,对方言地区可选用当地人发音,音量控制在正常言语声(约70Dbspl)。 二、办理残疾证的条件 办理残疾证的条件是: (一)具有中国常住户口; (二)属于符合国家务院制定的《中国实用残疾人评定标准》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员。 三、残疾等级怎么划分标准 残疾等级由鉴定机构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之后进行划分。 拓展延伸 残疾等级的划分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情况下,残疾等级的划分是基于身体残疾的程度和影响。 在国际上,通常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残疾程度分类标准。这个标准将身体残疾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 无残疾:没有任何身体障碍或缺陷,能够自由行动和完成日常活动。 2. 部分残疾:身体上有某些障碍或缺陷,但仍然能够部分完成日常活动。 3. 严重残疾:身体上有严重的障碍或缺陷,需要依赖他人或特殊的设备才能完成日常活动。 4. 极重度残疾:身体极度障碍或缺陷,需要特殊的护理或治疗才能完成日常活动。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残疾等级进行细分,如将“极重度残疾”进一步细分为“极重度脑残”和“极重度肢残”等。 残疾等级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照顾残疾人,以及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 结语 听力残疾的检查方法和评定标准是什么?如何办理残疾证?残疾等级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听力残疾是指平均听力损失在71-90分贝之间,言语识别率在15-30%之间。听力残疾的检查方法包括裸耳听力测试和言语识别率测试。裸耳听力测试应在测听室进行,对耳聋定残普查亦可在安静房间内(本底噪音)。言语识别率测试包括行为测听法和言语识别率测试。行为测听法通过观察受试者对不同频率、不同刺激声强的听性行为反映,来判断其听力损失。言语识别率测试用听话识图法识别双音节词,测试者在受试者好耳侧并排而坐,间距半米,测试者用正常言语声发音,注意避开受试者视觉,通过观察树试者对双音节词的正确识别,确定其言语识别率。办理残疾证的条件具有中国常住户口,属于符合国家务院制定的《中国实用残疾人评定标准》的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员。残疾等级由鉴定机构依据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破坏、功能障碍及其对医疗、护理的依赖程度,适当考虑由于残疾引起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因素影响,综合判定之后进行划分。 法律依据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8-09-18)\t第十二条\t卫生主管部门在开展孕前和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防控,心理保健指导等工作时,应当做好残疾预防工作,针对遗传、疾病、药物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者降低致残风险,加强临床早期康复介入,减少残疾的发生。 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药品监督管理、生态环境、防灾减灾救灾等部门在开展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时,应当针对事故、环境污染、灾害等致残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残疾的发生。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8-09-18)\t第三十三条\t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相关执业活动,依法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2019-12-28)\t第八十二条\t基本医疗服务费用主要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支付。国家依法多渠道筹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可持续筹资和保障水平调整机制。 公民有依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城乡居民按照规定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