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物流业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
释义 | 会计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具体单位,要求会计人员只能对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按照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继续经营。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中使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这些基本前提对于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对象、核算方法的选择和核算数据的收集至关重要。 法律分析 会计基本前提包括四个方面,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核算方法的选择、核算数据的收集都是以会计核算为基本前提的。(1)会计主体,又称会计主体和会计个人,是指会计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具体单位。会计主体的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对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就企业主体而言,其经济活动是交易或事项,下同)。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区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主体的所有者和劳动者的经济活动;二是区分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从而明确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说明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只与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有关。需要指出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不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例如,自然人设立的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法律上,这种企业的财产和债务被视为所有者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上必须将其视为会计主体,以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所有者或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企业集团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人实体。但是,为了编制本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一个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按照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继续经营。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资产能够正常经营,债务能够正常清偿。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可以使会计准则以非清偿为基础,从而为解决资产评估和收益确认中的许多常见问题提供依据。当然,任何企业都有破产的可能。一旦进入破产清算,继续经营的基础将被清算的基础所取代,这一前提将不复存在。但这并不影响大多数正常企业会计持续经营的前提。企业必须立足于可持续经营。按照可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经营。为了及时获取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功能,必须合理划分会计期间,即分阶段划分会计期间。所谓会计期间划分,就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时间间隔,以确认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并在会计期末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季度和月度。年、半年、季、月按公历起止日期确定。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明确会计信息的期限,为会计分期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的制定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相关性原则、匹配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收入支出与资本支出划分原则、谨慎性原则。(4)货币计量企业的经济活动千差万别,财产和资料种类繁多。选择合理、实用、简化的计量单位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中使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以外币为主要记账本位币的企业,也可以选择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中国提交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合人民币。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将货币作为主要的、统一的计量单位确认,再加上其他三个基本前提,为确定各种会计原则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主体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单位。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其检查监督的具体单位应当明确。根据该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状况负有监督责任,而单位负责人则应当保证本单位依法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委托经批准设立的经济组织代理记账。因此,对于单位负责人来说,明确会计人员检查监督的具体单位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会计基本前提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货币计量。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具体单位,要求会计人员只能对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按照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继续经营,为解决资产评估和收益确认中的许多常见问题提供依据。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中使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实用、简化的计量单位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会计基本前提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为确定各种会计原则奠定了基础。 法律依据 上海航运交易所管理规定(1996-10-03)\t第十九条\t非会员企业可以委托从事水路货物运输代理或者船舶代理业务的会员代表本企业进场交易。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2012-06-28)\t第十条\t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机关运行的基本需求,结合机关事务管理实际,制定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参考有关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组织制定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和有关开支标准。 民法典\t第八百二十九条\t在承运人将货物交付收货人之前,托运人可以要求承运人中止运输、返还货物、变更到达地或者将货物交给其他收货人,但是应当赔偿承运人因此受到的损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