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软件侵权该怎么界定 |
释义 | 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的两种形式是复制程序的基本要素或结构,以及按规则复制部分软件代码。判断侵权的标准是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实质性相似包括文字成分和非文字成分的相似,而接触指公开销售、曾在原告处工作或曾有过合作关系。鉴别相似特征包括输出、输入、数据结构和逻辑流程。 法律分析 计算机软件的侵权行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复制程序的基本要素或结构,只要完全一样就构成侵权。二是按一定的规则、顺序只复制部分软件代码。识别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直接、有效的判断标准是: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实践中判定两个软件作品“实质性相似”的准则是:被指控的计算机程序是否极其类似于原告的计算机软件产品。计算机软件程序的“实质性相似”有两类:一是文字成分的相似,它以程序代码中引用的百分比为依据进行判断;二是非文字成分的相似,强调应该以整体上的相似作为确认两个软件之间实质上相似的依据。所谓整体上的相似是指两个软件产品在程序的组织结构、处理流程、采用的数据结构、产生的输出方式、所要求的输入形式等方面的相似。所谓“接触”是指原告的软件产品已公开销售,或者被告主要的软件开发人员曾在原告处工作过,或者原、被告之间曾有过合作关系等。 鉴别两个程序之间是否相似的特征包括:两个程序产生的输出、接受的输入、数据结构、逻辑流程是否相类似。 拓展延伸 软件侵权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 在软件侵权纠纷中,存在多种法律解决途径。首先,当事人可以选择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即通过谈判、调解等方式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其次,当事人还可以选择诉讼途径,即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纠纷。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进行证据审查、听证、判决等程序,最终做出裁决。此外,还可以选择仲裁途径,即通过委托仲裁机构或仲裁员对纠纷进行独立、公正的裁决。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可以有效解决软件侵权纠纷。综上所述,软件侵权纠纷可以通过协商和解、诉讼或仲裁等法律途径得到解决。 结语 计算机软件的侵权行为有两种形式:一是复制程序的基本要素或结构,只要完全一样就构成侵权;二是按规则、顺序复制部分软件代码。判定侵权行为的标准是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实质性相似的判定准则有两类:文字成分的相似和非文字成分的相似。整体上的相似包括程序的组织结构、处理流程、数据结构、输出方式、输入形式等方面的相似。识别相似特征包括输出、输入、数据结构和逻辑流程是否相类似。解决软件侵权纠纷的途径包括协商和解、诉讼和仲裁。协商和解通过谈判、调解等方式达成解决方案;诉讼通过法院审查、听证、判决等程序解决;仲裁通过委托仲裁机构或仲裁员进行裁决。以上是对软件侵权纠纷解决途径的概述。 法律依据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或者本条例另有规定外,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一)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发表或者登记其软件的; (二)将他人软件作为自己的软件发表或者登记的; (三)未经合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软件作为自己单独完成的软件发表或者登记的; (四)在他人软件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软件上的署名的; (五)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修改、翻译其软件的; (六)其他侵犯软件著作权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