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造黄谣了怎么报警 |
释义 | 对发生在网络上的,应先下载保存好相关评论内容和造谣者账号信息。 在保存证据后,可先自行协商处理,或由第三方调解,或向法院起诉,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针对被造黄谣后如何维权的问题,梳理出了以下几个维权关键点: 1、固定证据 收集谣言内容的相关录音、录屏、微信记录、朋友圈截图等证据;如果是网络谣言,可对造谣者的昵称/ID、视频播放量、转发量、点赞量、自己社会评价降低、工作受影响等等进行截图或录屏;如果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可提供就医记录、医生诊断证明。有条件可以用公证软件或者到公证处,对证据进行公证。 2、消除影响 如果有老师、家长,或者其他负有管理义务的人员可以求助,可以第一时间请求帮助,尽快协助解决,消除影响。如果在网上被造黄谣,可立即联系相关平台,删除或屏蔽相关内容,如果平台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谣言扩散,平台就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3、及时报警 警察可以要求侵权人(嫌疑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对于无法达成和解的,会根据情节对对方进行行政处罚。 4、提起诉讼 在知道侵权人(嫌疑人)是谁,有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等必要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诉讼解决。对于网络谣言的造谣者、传播者,可联系传播平台获取他们的身份信息。如果其行为严重侵犯到你的权益,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名誉侵权)或刑事自诉(仅包括侮辱罪、诽谤罪)。 综上所述:从民事层面来说,造谣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和肖像权,公民有权请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和赔偿损失。 从行政层面来说,行政机关可对造谣、传播谣言者处以罚款和拘留的行政处罚。 从刑事层面来说,故意采取P图等形式,歪曲他人形象,传播淫秽信息,涉嫌侮辱罪;将淫秽信息上传至第三方平台,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如果以此牟利的,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