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生产销售伪劣防护产品及假劣药品的法律责任? |
释义 | 生产销售伪劣防护产品和假劣药品的法律责任及注意事项。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生产、销售伪劣防护产品、物资或假药、劣药构成犯罪,将受到刑事追究,并且会受到严厉处罚。对于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合格产品等行为,应委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的计算也有相应规定。货值金额难以确定时,可委托估价机构进行评估。 法律分析 一、生产销售伪劣防护产品和假劣药品的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依据我国相法律的规定,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传染病的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或者生产、销售假药罪追究刑事责任,并且从重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传染病的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或者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注意事项 1、“掺杂、掺假”,是指在产品中掺入杂质或者异物,致使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者产品明示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降低、失去应有使用性能的行为; 2、“以假充真”,是指以不具有某种使用性能的产品冒充具有该种使用性能的产品的行为; 3、“以次充好”,是指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高等级、高档次产品,或者以残次、废旧零配件组合、拼装后冒充正品或者新产品的行为; 4、“不合格产品”,是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产品。 对于上述行为难以确定的,应当委托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鉴定。 5、“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6、“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对于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估价机构进行确定。 结语 生产销售伪劣防护产品和假劣药品的法律责任应严格追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传染病的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将依法从重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对于这些行为,将依照刑法的相关条款定罪处罚。因此,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修订):第五章 药品经营 第六十条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