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应对诽谤行为? |
释义 | 诽谤行为将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侵害他人人身权益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者将受到行政处罚。根据刑法,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受到刑事处罚。 法律分析 用语言诽谤要负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诽谤,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他人,必然侵害他人的名誉,因此,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精神损失的民事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之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可见,诽谤他人还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诽谤人应当承担治安管理行政责任。 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见,诽谤他人,如果达到情节严重的,就构成诽谤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应对诽谤行为的法律保护措施 应对诽谤行为的法律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首先,受害者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诽谤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并维护自己的名誉权。其次,可以通过收集证据,如证人证言、文字记录、视频录像等,来证明诽谤行为的存在。此外,可以选择与律师合作,制定有效的法律策略,包括发出律师函、要求删除不实言论、发起调解等。同时,可以向相关互联网平台投诉,要求删除涉及诽谤的信息。此外,通过加强个人形象管理和社交媒体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也是有效的保护措施。总之,应对诽谤行为的法律保护措施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手段、证据收集和舆情管理等多方面的方法,以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 结语 诽谤行为涉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根据刑法,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应对诽谤行为的法律保护措施包括寻求法律援助、收集证据、与律师合作、向互联网平台投诉以及加强个人形象管理和社交媒体安全意识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