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网络诽谤报警有用吗?
释义
    网络诽谤报警有用,但需留下证据。诽谤罪构成犯罪行为,公安机关会立案处理。诽谤需故意捏造事实,目的是败坏他人名誉。与侮辱不同,诽谤必须捏造事实;与诬告陷害不同,诽谤捏造的是损害人格、名誉的事实。网络诽谤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报警可调查取证、处罚犯罪行为,并赔偿受害人损失。
    法律分析
    一、对于网络诽谤报警有用吗?
    对于网络诽谤报警是有用的,但一定要留下证据,否则空口无凭,派出所也不知道怎样处理。造谣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是会构成犯罪行为的,这种犯罪行为被称之为诽谤罪;如果造谣诽谤,严重危害国家公共利益的,公安机关还会依法进行立案处理。造谣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是会构成犯罪行为的,这种犯罪行为被称之为诽谤罪;如果造谣诽谤,严重危害国家公共利益的,公安机关还会依法进行立案处理。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二、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三、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
    (1)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
    (2)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网络诽谤行为的处理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所以报警显然是可以的,司法机关可以对犯罪分子诽谤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并依据法律规定来进行处罚,造成受害人损失的也需要根据实际来进行赔偿。
    结语
    网络诽谤报警是有用的,但必须留下证据,否则无法处理。严重的造谣诽谤构成犯罪,称为诽谤罪。公安机关会立案处理严重危害国家公共利益的诽谤行为。诽谤罪的主观要求是故意损害他人名誉,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与侮辱罪相比,诽谤必须捏造事实。与诬告陷害罪相比,诽谤捏造的是损害人格、名誉的事实。网络诽谤行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报警可调查取证并依法处罚,损失需根据实际情况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