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案外人如何取得? |
释义 | 法律解释中对于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案件中赃款赃物的追缴存在冲突。根据公安部的通知,除非权属不明确,否则应按被害人被骗款物占扣押、冻结财物总额的比例返还被害人。然而,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规定,只有在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时才追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电话答复则表示,即使是善意取得的赃款,也应追缴。因此,只要案外人取得款项是善意的,国家就无权追缴。 法律分析 一、公安部1997年1月9日发出的《关于办理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第(五)、关于追缴赃款赃物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案件,在尚未立案前,不得扣押物品或者冻结款项。行为人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案发后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发还给被害人;如果权属不明确的,可按被害人被骗款物占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总额的比例发还被害人。 行为人将诈骗财物已用于归还债务、货款或者其他经济活动的,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属恶意取得,应当一律予以追缴;如确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被害人因此遭受损失的,可依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解决。 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发布文号】法释〔2011〕7号 【发布日期】2011-03-01 【生效日期】2011-04-08 第十条行为人已将诈骗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一)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的; (二)对方无偿取得诈骗财物的; (三)对方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诈骗财物的; (四)对方取得诈骗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 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 第十一条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三、虽然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诈骗后抵债的赃款能否判决追缴问题的电话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诈骗后抵债的赃款能否判决追缴问题的电话答复》中规定“赃款赃物的追缴并不限于犯罪分子本人,对犯罪分子转移、隐匿、抵债的,均应顺着赃款赃物的流向,一追到底,即使是享有债权的人善意取得的赃款,也应追缴。”但因为该司法解释颁时间为1992年,与1996.12.2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行为人将诈骗财物已用于归还个人欠款、货款或者其他经济活动的,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属恶意取得,应当一律予以追缴;如确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和公安部1997年1月9日发出的《关于办理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五条,及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的规定有冲突。 因此,只要案外人取得款项是善意的,国家就无权追缴。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规定,对于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案件中已用于归还债务、货款或其他经济活动的财物,只有在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的、对方无偿取得诈骗财物、对方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取得诈骗财物、对方取得诈骗财物系源于非法债务或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下,才可以追缴。而对于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案外人,国家无权追缴。因此,在诈骗案件中,善意取得的款项不受追缴的限制。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张以上不满五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五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八条 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对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综合持卡人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意愿、申领和透支信用卡的状况、透支资金的用途、透支后的表现、未按规定还款的原因等情节作出判断。不得单纯依据持卡人未按规定还款的事实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有证据证明持卡人确实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除外: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