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进行集体协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
释义 | 集体协商原则及内容规定。集体协商应遵守法律、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兼顾双方权益,不得采取过激行为。集体协商可涉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安全卫生、福利等多项内容。根据《集体合同规定》,双方可就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程序、违约责任等进行协商,同时双方可协商其他相关事项。 法律分析 进行集体协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二)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三)诚实守信,公平合作;(四)兼顾双方合法权益;(五)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根据《集体合同规定》 第五条 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有关规定;(二)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三)诚实守信,公平合作;(四)兼顾双方合法权益;(五)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第八条 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多项或某项内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一)劳动报酬;(二)工作时间;(三)休息休假;(四)劳动安全与卫生;(五)补充保险和福利;(六)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七)职业技能培训;(八)劳动合同管理;(九)奖惩;(十)裁员;(十一)集体合同期限;(十二)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十三)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十四)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十五)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 拓展延伸 集体协商的重要性及实施原则 集体协商是一种重要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方式,能够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和尊重。在进行集体协商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公正性。首先,公平性原则是集体协商的基石,确保各方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参与机会。其次,诚信原则要求各方在协商过程中保持诚实、透明和守信的态度。此外,尊重多样性原则强调对各方观点、需求和文化差异的尊重,以促进共识的达成。最后,灵活性原则要求协商过程具有适应性和变通性,以应对各种情况和变化。通过遵循这些原则,集体协商可以实现公正、平衡和可持续的决策结果。 结语 集体协商应遵守法律法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诚实守信公平合作,兼顾双方权益,不得采取过激行为。根据《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协商可涉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劳动安全、补充保险福利等多项内容。双方可就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程序、争议处理等进行协商。双方应认真履行集体合同,如违反将承担相应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第十章农村经济发展第八十五条国家扶持贫困地区改善经济发展条件,帮助进行经济开发。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关于扶持贫困地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并组织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组织贫困地区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合理使用扶贫资金,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引导贫困地区的农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扶贫开发应当坚持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第九章农民权益保护第七十八条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农民权益的,农民或者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主管机关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二章调解第九条调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讲解有关法律以及国家政策,耐心疏导,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