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战时逃避征召罪的最新法律规定是什么?
释义
    战时逃避征召罪的立案标准为无正当理由经教育仍逃避征召、采取暴力等手段逃避征召、联络他人逃避征召、其他情节严重。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征召或军事训练也应予立案追诉。战时逃避征召罪的认定需考虑情节严重与否、战时与平时的界限,并区分于逃离部队罪。战时逃避征召者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前提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
    一、《刑法》中战时逃避征召罪是以什么标准立案的?
    战时逃避征召罪的立案标准为:
    (一)无正当理由经教育仍逃避征召的;
    (二)以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或者采取自伤、自残等方式逃避征召的;
    (三)联络、煽动他人共同逃避征召;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九十五条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无正当理由经教育仍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的;
    (二)以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或者采取自伤、自残等方式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的;
    (三)联络、煽动他人共同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战时逃避征召罪怎么认定
    (一)区分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只有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所以“情节严重”与否是划分本罪与非罪的最主要的标准。此外,还应注意战时与平时的界限,若是平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的,则不能以本罪论处。
    (二)区分本罪与逃离部队罪的界限。
    根据《兵役法》规定,犯本罪应比照逃离部队罪追究刑事责任,二者在客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完全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的主体不同。前者只能是预备役人员,即编入民兵组织或者经过登记服预备役的人员;后者是军人。
    (2)客观要件也不相同。前者表现为战时逃避征召或逃避军事训练的行为;而后者表现为逃离部队的行为,不分战时和平时,但战时从重处罚。
    在战争年代逃避征召的,按照《刑法》当中的规定,将会对此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说可以按照犯罪行为对此进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但前提也必须是符合战时逃避征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只要是没有任何的理由,经过教育之后仍然拒绝或者逃避征召的,都会按照犯罪行为立案。
    结语
    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战时逃避征召罪的立案标准包括无正当理由经教育仍逃避征召、采取暴力、威胁、欺骗等手段逃避征召、联络、煽动他人共同逃避征召以及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在战争年代,逃避征召的行为将被视为犯罪,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只有符合战时逃避征召罪的构成要件且没有正当理由的人才会被立案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四十九条 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四十七条 私放俘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私放重要俘虏、私放俘虏多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二十四条 战时临阵脱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9: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