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经证实为假药的处罚规定 |
释义 | 销售假药罪是一个涉及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罪名。主观要件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销售的是假药,并以此谋取利益。而客观要件则要求行为人销售假药,并且足以使不特定的人遭受重大损失。如果不知情者销售假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该罪。但如果事实证据足以证明行为人不知情,那么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该行为不构成该罪,不应受到刑事处罚。因此,在判断销售假药罪时,需要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要件。 法律分析 若不知情者销售假药,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若事实证据足以证明行为人不知情,则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该行为不构成该罪,不应受到刑事处罚。销售假药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为故意,即行为人知道自己销售假药并以此谋取利益。 拓展延伸 若不知情者销售假药会怎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如果不知情者销售假药,则其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销售假药”。根据该条规定,如果销售金额不足10万元,则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销售金额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则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的,则处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如果销售假药属于犯罪行为,则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也规定了生产、销售假药罪。如果明知是假药而生产、销售,或者明知是假药而进口、运输、储存、使用,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因此,无论是生产假药还是销售假药,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对于不知情者销售假药的行为,也应该依法予以打击和处理,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结语 这段话强调了销售假药罪的主观要件和罪刑法定原则。只有当行为人明知自己销售假药并以此谋取利益时,才能构成该罪。因此,若不知情者销售假药,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若事实证据足以证明行为人不知情,则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该行为不构成该罪,不应受到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 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