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要特征是犯罪主体的过失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刑罚根据情节轻重而定,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分为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两种,其主观表现即为过失。 法律分析 1、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刑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失手杀人的,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2、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 拓展延伸 失手杀人罪的量刑准则与司法实践 失手杀人罪是指因过失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犯罪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对于失手杀人罪的量刑准则是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来确定的。根据司法实践,一般情况下,法院会考虑罪犯的主观故意、过失程度、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如果罪犯的过失程度较轻,没有明显的故意行为,量刑可能会较为宽大;而如果罪犯的过失程度较重,导致严重后果,量刑可能会较为严厉。此外,法院还会参考类似案件的判决结果,以保证判决的公正性和一致性。总之,失手杀人罪的量刑准则与司法实践是在综合考虑犯罪情节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基础上确定的,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正义。 结语 失手杀人罪的量刑准则根据犯罪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确定,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根据司法实践,法院会综合考虑罪犯的过失程度、犯罪后果等因素进行评判。量刑可能会较轻或较重,以保证判决的公正性和一致性。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正义是量刑准则的基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