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一般累犯的概念理解
释义
    累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犯罪人再次犯罪的情况。累犯构成的条件包括:前后罪均为故意犯罪,前后罪均被判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五年内。累犯的法律后果是,在累犯成立后五年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应从重处罚,但过失犯罪和未满十八周岁的除外。
    法律分析
    累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犯罪人再次犯罪的情况。其构成的条件包括:
    1.主观条件:犯罪人前、后罪必须均为故意犯罪。
    2.刑罚条件:前、后罪必须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3.时间条件: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构成累犯。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就可能不构成累犯。
    累犯的法律后果是,犯罪人在累犯成立后,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拓展延伸
    累犯的法律定义和适用范围
    累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犯罪分子多次犯罪的行为。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对累犯的定义和适用范围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累犯的法律定义包括了犯罪次数、时间间隔等要素。累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刑罚。适用范围方面,累犯的法律规定通常适用于各类犯罪,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抢劫、贩毒等。法律对累犯的定义和适用范围的明确规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结语
    累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犯罪人再次犯罪的情况。根据主观条件、刑罚条件和时间条件的同时满足,方可构成累犯。累犯的法律后果是,犯罪人在累犯成立后,五年内再犯应当从重处罚。累犯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法律对累犯的明确规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累犯的定义和适用范围可能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差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6: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