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后精神病患者孩子的归属权问题 |
释义 | 精神病离婚后,孩子的抚养问题通常由配偶负责。监护人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愿意并有能力照顾精神疾病孩子,配偶也同意,孩子年满八岁并表达自己的意愿。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监护人由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近亲属担任,也可以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同意,找精神病人的村委会作为其监护人。如果精神病人无法确定监护人,村委会可以担任其监护人。 法律分析 精神病离婚后,孩子的抚养问题: 通常由配偶负责。如果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担其照顾和精神疾病孩子的责任,并且配偶也同意,那么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可以承担孩子的抚养责任。如果孩子年满八岁,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选择自己愿意抚养的人。 一、精神病人无法定监护人怎么办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他的监护人应由下列人员按顺序来担任: 1.配偶。 2.父母,子女。 3.其他近亲属。 4.其他组织和个人愿意的,必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二、派出所不受理精神病人打人怎么办 可以找精神病人的村委会,村委会可以作为其监护人为其承担责任。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民政部门。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有顺序在前者优先于在后者担任监护人的效力。但法定顺序可以依监护人的协议而改变,前一顺序监护人无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权从后一顺序中择优确定监护人。 拓展延伸 夫妻离婚孩子抚养权是怎么算的? 夫妻离婚孩子已满两周岁的,孩子父母对抚养权的归属问题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即孩子愿意跟母亲生活,抚养权人就是母亲,反之就是孩子父亲。如果孩子还处于哺乳期的,原则上抚养权归母亲。 结语 精神病离婚后,孩子的抚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如果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担其照顾和精神疾病孩子的责任,并且配偶也同意,那么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可以承担孩子的抚养责任。如果孩子年满八岁,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选择自己愿意抚养的人。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监护人应由配偶、父母、子女或其他近亲属担任,也可以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由其他组织和个人愿意担任。如果精神病人无法定监护人,可以找精神病人的村委会,村委会可以作为其监护人为其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