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发生事故后司机离开了算逃逸吗 |
释义 | 交通事故发生后司机离开现场不一定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如果肇事司机不知道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或者离开现场是为了更好的实施救援工作的,不能算作逃逸。 一、驾驶逃逸怎样进行判定 2022驾驶逃逸的判定是: 1、明知发生事故,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2、当事人认为没有事故责任,驶离事故现场; 3、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4、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5、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留下假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6、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7、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事故,但有证据; 8、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留下假信息逃离。 交通肇事的构成条件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发生交通肇事往往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而此时根据造成的损害情况严重程度不同,肇事者对事故承担的责任不同,才能确定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所以,并非只要发生了交通肇事的,就一定以交通肇事罪来论处,必须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加以分析,之后才能定罪处罚。 二、肇事后离开多久算逃逸 造成交通肇事后如果肇事者害怕法律责任离开现场的,没有时间限定,只要有逃逸行为的都算肇事逃逸。如果如果离开现场是为了请求救援,并且返回现场的,并不算逃逸。以下情形为交通肇事后逃逸:明知发生交通事故,等等。 三、肇事逃逸后,肇事者无意逃逸会怎么处罚 如果出现了交通事故后无意进行了逃逸行为不会认定是肇事逃逸行为,会对无意逃逸的当事人进行治安处罚。 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驾车或遗弃车辆离开现场的行为,也就是说逃逸是有目的的,是为了逃逸法律追究,如果没有这个意思,那么不能定性为逃逸。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