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非法传播谣言处罚标准
释义
    散布网络谣言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规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会面临拘留、罚款或有期徒刑的处罚,其中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受到惩罚,点击或转发次数达到一定数量的网络诽谤也可构成诽谤罪。这些规定旨在更严厉地治理网络谣言。
    法律分析
    网上散布谣言会有什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均对网络谣言有相关规定,条文如下: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在实践中,散布谣言,包括网络谣言。
    2、传播网络谣言被纳入刑法:四种情形最高判七年;
    从2015年11月1日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消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将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增加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13年9月,两高公布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2015年8月29日,历经三次审议和多次修改后,刑法修正案(九)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四种情形的网络谣言入刑,在依法治理网络谣言方面又有更严厉的举措。
    结语
    散布网络谣言将受到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将面临拘留和罚款的处罚。此外,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传播虚假消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为了依法治理网络谣言,我国采取了更严厉的措施,以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五章 价格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消费者组织、职工价格监督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以及消费者,有权对价格行为进行社会监督。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群众的价格监督作用。
    新闻单位有权进行价格舆论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七十七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8: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