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无相对人这个词汇的意义是什么? |
释义 |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没有相对人的存在也能成立的意思表示,如立遗嘱。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在表示完成时生效,除非法律另有规定。非对话的意思表示遵循到达原则,即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时发生效力,撤回通知必须在到达之前或同时进行。即使表意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受限制,其意思表示仍然有效。 法律分析 一、什么是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没有相对人的存在也能成立的意思表示,如立遗嘱。 1、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没有相对人的存在也能成立的意思表示,如立遗嘱。 3、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需要相对人的存在才能成立的意思表示,如一方欲订立合同的邀约就必须向另一方发出。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司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志发生一定司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意思表示由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构成。客观要件是指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主观要件,是指内心的意思,更可分为行为意思、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意思存于内心,是不能发生法律效果的。当事人要使自己的内心意思产生法律效果,就必须将意思表现于外部,即将意思发表。发表则须借助语言、文字或者表意的形体语汇。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是体现为司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 二、民法典的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生效时间有哪些规定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在表示完成时发生效力,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八条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非对话的意思表示生效原则是什么 到达原则 1、到达及撤回。非对话而为意思表示的,其意思表示,以通知达到相对人时,发生效力。但撤回之通知,同时或先于到达者,不在此限。分二点言之: (1)到达,指意思表示已进入相对人的支配范围,置于相对人可了解的状态而言。例如解除契约的信函已于通常时间到达相对人的信箱时,即为到达。即使相对人没有阅读,也应发生效力。 (2)意思表示的撤回性。例如甲某日致函于乙表示解除买卖合同,其后改变心意,即发另一一函表示不欲解约。若邮差将两函一同放入相对人的信箱,即使相对人先阅读第一封,第二封亦然生效,将第一封的解约意思撤回。 2、意思表示发出通知后表意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其行为能力受限制。此时,表意人的意思表示,不因之失其效力。所谓发出,拽表意人已作成使其内心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所谓通知,指使意思表示进入得预期其到达受领人的过程,如书信投稿邮筒,将电报交付于电信局。所谓丧失行为能力,指受禁治产宣告而言。 结语 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是指没有相对人的存在也能成立的意思表示,如立遗嘱。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在表示完成时发生效力,除非法律另有规定。非对话的意思表示生效原则是到达原则,即意思表示已进入相对人的支配范围,置于相对人可了解的状态。意思表示发出通知后,即使表意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其行为能力受限制,其意思表示仍然有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八条 国家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