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生态环境污染源有哪些 |
释义 | 生态环境污染源有: 1、天然污染源:指自然界自行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如正在活动的火山,常见大气污染源有:向大气排入有害物质的源地称污染源,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称污染物; 2、大气污染源:分人工源和自然源,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森林着火、风吹扬尘等,它们每年向大 气排入约5.5亿吨污染物,人工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城乡交通和居民生活污染源等,它们平均总计向大气排入的污染物在20世纪90年代约每年超过6.5亿吨,其中以工业污染排放量最为主要。中国1990年工业源共排放大气污染物约0.4亿吨,按人口平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排发水平; 3、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后者是环境保护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对象; 4、工业污染源:工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如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燃烧过程、加热和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等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都可能成为工业污染源。除废渣堆放场和工业区降水径流构成的污染以外,多数工业污染源属于点污染源; 5、农业污染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称为农业污染源。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结构和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破坏土壤生态系统,见农药污染; 6、交通污染源: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交通运输设施和设备。这类污染源发出噪声,引起振动,排放废气,泄漏有害液体,排放洗刷废水,包括油轮压舱水,散发粉尘等,都会污染环境; 7、生活污染源:人类消费活动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区是人类消费活动集中地,是主要的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污染环境的途径有三:消耗能源排出废气造成大气污染,如中国的一些城市里,居民普遍使用小煤炉做饭、取暖,这些小煤炉在城市区域范围内构成大气的面污染源;排出生活污水,包括粪便造成水体污染,生活污水中含有机物、合成洗涤剂和氯化物以及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排生出的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金属、煤灰和碴土等城市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