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的后果:是否意味着立即释放? |
释义 | 取保候审与是否被判刑无关,最终判决需进一步审理。取保候审表明案情不严重,量刑可能较轻。遵守法律规定可全额退还保证金。撤销或变更取保候审的情形包括不追究刑事责任、期限届满、决定不当、严重疾病、无法自理、无法审结、怀孕或哺乳婴儿、判决未生效、羁押超过刑期、司法鉴定未审结、犯罪嫌疑人或保证人丧失能力、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复议复核。 法律分析 取保候审后是否会被判刑,还要司法机关进一步审理后判决才知道。 一、具体情形如下: 1、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这与判不判刑没关系; 2、如果最终查实清楚是有犯罪事实那么肯定是要判刑的,至于量刑如何也是要案情的,不过一般能取保也说明案情不是很严重,量刑在三年以下还有可能判缓刑的; 3、同时,要是被取保候审人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的话,是会全额退还保证金,否则的话就会给予扣除。但获得了取保候审批准的并不代表日后是否坐牢,具体还需要看被取保候审人是否构成犯罪。 二、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表述方式及其理由如下: 1、不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2、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 3、发现采取取保候审决定不当的; 4、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5、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 6、已被逮捕的被告人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7、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8、已被逮捕的被告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9、已被逮捕的被告人,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取保候审的被保证人或者说是保证对象,既然保证对象都不存在了,取保候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当然也应当予以撤销; 11、保证人死亡、重伤或者出现其他丧失保证能力情形的。保证人是取保候审的义务主体,保证人资格的存在以其具有保证能力为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或者丧失了保证能力,保证义务的履行就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取保候审也就随之应当予以变更; 12、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以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案件需要复议、复核的,或者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结语 取保候审并不代表是否会被判刑,最终判决还需司法机关进一步审理。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与判刑无关。如果犯罪事实查实清楚,可能会被判刑,但案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判缓刑。同时,被取保候审人需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否则保证金可能被扣除。撤销或变更取保候审的情况包括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期限届满、决定不当等。根据具体情况,取保候审可能会被撤销或变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被取保候审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逮捕: (一)故意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三)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打击报复、恐吓滋扰被害人、证人、鉴定人、举报人、控告人等的; (五)经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案,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的; (六)擅自改变联系方式或者居住地,导致无法传唤,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的; (七)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八)违反规定进入特定场所、与特定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从事特定活动,影响审判活动正常进行,或者两次违反有关规定的; (九)依法应当决定逮捕的其他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