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发布恐怖信息的法律后果
释义
    发布虚假恐怖信息可能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根据刑法第291条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或编造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者可被判刑。同时,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并传播也属违法行为。根据法律规定,此类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刑期可达五年以上。
    法律分析
    发布虚假恐怖信息可能会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相关法律内容如下: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发布恐怖信息的法律追究与惩罚
    发布恐怖信息可能涉及到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发布恐怖信息可能触犯诸多罪行,如恐怖主义宣传、煽动暴力等。对于这些行为,法律有明确的追究与惩罚措施。一旦被定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监禁、罚款等。此外,发布恐怖信息还可能导致社会舆论的谴责和道德责任的承担。此类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法律追究与惩罚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公众利益。因此,对于发布恐怖信息的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以确保社会的安全与和谐。
    结语
    发布虚假恐怖信息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旦被定罪,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此类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法律的追究与惩罚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公众利益。对于发布恐怖信息的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以确保社会的安全与和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修正):第六章 应 对 处 置 第六十条 应对处置恐怖事件,应当优先保护直接受到恐怖活动危害、威胁人员的人身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修正):第六章 应 对 处 置 第五十五条 国家建立健全恐怖事件应对处置预案体系。
    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针对恐怖事件的规律、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分级、分类制定国家应对处置预案,具体规定恐怖事件应对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和恐怖事件安全防范、应对处置程序以及事后社会秩序恢复等内容。
    有关部门、地方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应对处置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修正):第六章 应 对 处 置 第六十三条 恐怖事件发生、发展和应对处置信息,由恐怖事件发生地的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发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的恐怖事件,由指定的省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发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不得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不得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在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除新闻媒体经负责发布信息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批准外,不得报道、传播现场应对处置的工作人员、人质身份信息和应对处置行动情况。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9: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