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行政诉讼法实施细则
释义
    

法律主观:
    


    行政 诉讼 的 证据 规则主要是指在行政诉令的举证,作证,取证,质证和认证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定和原则。由于行政诉讼同民事诉讼和 刑事诉讼 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因此,其证据规则除了同其他诉讼证据规则存在共同性之处,更具有自己独立的,有别于其他诉讼活动的证据规则。 效率还是诉讼效果都比过去要快、要好。该规定还对告知期限、举证期限、申请期限、对当事人申请调取证据申请的答复期限以及逾期的法律后果等作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的落实,无疑能有效防止拖延诉讼现象,促使诉讼主体积极为其诉讼行为,实现举证、质证和认证的全面快速对接,从而有效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行政审判的高效率。 (八)开辟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空间 行政审判是一项年轻的审判,与之相关的多项制度都有待完善。其中,行政审判方式更是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问题之一。然而,其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依据,不能凭空随意而行。《行政诉讼问题规定》是落实《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产物,它顺应了“建立符合行政诉讼特点的举证、质证、认证规则”的建设性要求,并较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因此,该规定之中蕴含着改革的精神,内容既侧重于审判工作实际,又有必要的前瞻性规定。针对有关证据规定的新内容、新要求,人民法院若要严格予以落实,并保证其质量、效率和效果,就必须对行政审判方式中的相关事宜作出相应调整、深化和改革,或予以废弃,或进行修改,或作以补充,或重新确定。从这种意义上讲,《行政证据问题规定》为行政审判方式改革有效进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并为其开辟出一片较大的发展空间。
    

法律客观: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行政诉讼法典。这就是1989年4月4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颁布的,并于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这部法律分11章75条,主要内容有行政诉讼法的重要原则;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管辖、受理、审理和判决;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的证据;执行;行政侵权赔偿责任;涉外行政诉讼等。另一种是散见在许多具体的、单一的法律、法规中的行政诉讼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9条规定:“被裁决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人或者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裁决的,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申诉后五日内作出裁决;不服上一级公安机关裁决的,可以在接到通知后五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类似这样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许多法律、法规中都有。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就行政诉讼所作的某些解释和规定,也可以认为是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行政诉讼法在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支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进行行政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0: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