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那孩子的抚养权是怎么判的小孩还未满18周岁可以自主选择吗 |
释义 | 根据我国《民法典》,孩子的抚养权通常由母亲享有,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意愿和利益应得到充分尊重。抚养权的变更或终止需经双方协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成年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者,父母或法定代理人有权代为抚养,但在独立生活能力获得后,父母无权干涉抚养权。在处理抚养权时,应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符合法律和道德伦理。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孩子的抚养权一般由母亲享有,父亲和母亲双方都有抚养权的情况较为少见。而针对2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随母亲生活,这是基本的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主张意识。因此,在10周岁以上的孩子中,抚养权的处理也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利益。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抚养权的变更或者终止需要经过双方协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此外,针对年满18周岁但依然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人,其父母或者扶养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也有权代为抚养。而在孩子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后,父母则无权干涉孩子的抚养权。 总之,在抚养权的处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利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伦理的。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抚养权的法律规定及亲权监护的权利义务 未成年人抚养权的法律规定及亲权监护的权利义务涉及到家庭法律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抚养权由法院根据法律、道德和实际情况进行判决。法院会综合考虑父母的经济能力、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等因素来做出决定。在此过程中,法院也会尊重未成年人的意见,但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完全自主选择抚养权。亲权监护的权利义务包括提供经济支持、教育、保护和关爱未成年人的责任。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是法律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确保他们得到健康、稳定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结语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孩子的抚养权一般由母亲享有,父亲和母亲双方都有抚养权的情况较为少见。针对2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随母亲生活,这是基本的原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主张意识。因此,在10周岁以上的孩子中,抚养权的处理也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利益。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抚养权的变更或者终止需要经过双方协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抚养权的处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利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伦理的。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是法律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确保他们得到健康、稳定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五条 民政部门进行收养评估后,可以依法将其长期监护的未成年人交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收养。收养关系成立后,民政部门与未成年人的监护关系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