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意定监护人的范围有哪些? |
释义 | 《民法典》第33条规定,成年人可以在清醒时与近亲属、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协商并书面确定监护人。这是我国民法典对成年人意定监护的规定,有助于解决老龄化社会的法律问题。意定监护是指成年人在清醒时选择一个信任的人,书面指定其在失能后照顾生活和处理财产权益。意定监护必须以书面形式确定,签订时行为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意定监护效力优于法定监护。意定监护人可以是近亲属、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 法律分析 根据《民法典》第33条的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该法条是对成年人进行意定监护的一个规定,也是我国民法典对于监护制度的一个重要突破,有利于缓解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法律问题。 那么具体来讲,什么是“意定监护”? 意定监护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01什么是意定监护?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事,当自己年老了走不动路或者意志不清晰的时候,当然希望能有一个自己信任,与自己关系足够好的人的来照顾自己。 因此不同于法定监护制度,意定监护就是指,成年人在自己清醒的时候,选择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可以是家属,也可以是亲友,书面指定对方做自己失能之后的监护人,照顾自己的生活,并依约定处置自己的财产和权利。 在进行意定监护时,为保证法律效力,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意定监护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确定监护人。 意定监护涉及到被监护人将来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非常重要,为确保有据可查,减少纠纷,因此必须以书面形式设立。 (二)意定监护协议必须要在行为人意志清晰,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签订,当行为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意定监护人才有权代理被监护人行使民事法律行为。 (三)意定监护效力优于法定监护,且意定监护是为了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利益,其可以由被监护人的继承人之外的亲友、组织担任,所以意定监护不影响法定继承。 02意定监护人的范围 (一)近亲属。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二)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 这部分人群主要指当事人近亲属以外的远亲或者朋友,当然他们需要同意担任监护人且具备监护能力,这时他们可以成为当事人的意定监护人。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组织。 这里法律并未明确“愿意担任监护人的组织”的范围,因而这个范围比较宽广,主要包括: 村委会、居委会、妇联、民政部门、医疗机构、残联等,像养老院、公益组织也是可以担任监护人的,通常来讲,只要具备监护能力的组织,就有权成为监护人。 结语 由《民法典》第33条规定,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可事先与近亲属、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协商,并书面确定自己的监护人。该规定是对成年人意定监护的重要突破,有利于解决老龄化社会的法律问题。意定监护是指在清醒状态下,选择可信赖的人书面指定其在自身失能后担任监护人,照顾生活并处理财产和权利。意定监护需采用书面形式确定,并在行为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签订。意定监护的效力优于法定监护,且可以由继承人之外的亲友或组织担任,不影响法定继承。意定监护人的范围包括近亲属、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和组织,具备监护能力的组织有权成为监护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七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和有关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控告和检举,应当依法及时受理,不得推诿、拖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助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对参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