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恐怖活动罪准备实施部分的解释 |
释义 |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是2019年新增的罪名,将为实施恐怖活动而进行的准备活动纳入犯罪范畴。该罪针对的是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涉及准备工具、组织、培训、联络和策划等行为。此罪侵害公共安全,主观要件是故意,过失不成立。 法律分析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是2019年新增加的罪名,是将犯罪预备正犯化的行为,即将为实施恐怖活动而实施的准备活动,比如准备工具、组织或者积极参与培训、进行联络和策划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只要是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就可能成立此罪。这个罪侵害的是公共安全,主观方面是故意,过失不成立此罪。 拓展延伸 恐怖活动罪准备实施部分的法律界定与案例分析 恐怖活动罪准备实施部分的法律界定与案例分析是指对恐怖活动罪行中准备和策划阶段的法律定义和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根据国际和国内法律,恐怖活动罪准备阶段通常包括收集情报、筹集资金、制造或获取武器等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并未导致实际的恐怖袭击,但构成了犯罪的准备阶段。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司法管辖区对于恐怖活动罪准备实施部分的法律界定和判决标准。这有助于法律从业者和执法机构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确保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结语 恐怖活动罪准备实施部分的法律界定与案例分析,对于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至关重要。通过对恐怖活动罪行中准备和策划阶段的法律定义和相关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恐怖主义威胁的本质和特征。这有助于法律从业者和执法机构更有效地预防、打击和处理恐怖活动。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法律界定和判决标准的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恐怖主义的挑战,确保公众的安全与和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修正):第六章 应 对 处 置 第六十二条 人民警察、人民武装警察以及其他依法配备、携带武器的应对处置人员,对在现场持枪支、刀具等凶器或者使用其他危险方法,正在或者准备实施暴力行为的人员,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紧急情况下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修正):第三章 安 全 防 范 第三十七条 飞行管制、民用航空、公安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空域、航空器和飞行活动管理,严密防范针对航空器或者利用飞行活动实施的恐怖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修正):第六章 应 对 处 置 第五十五条 国家建立健全恐怖事件应对处置预案体系。 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针对恐怖事件的规律、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分级、分类制定国家应对处置预案,具体规定恐怖事件应对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和恐怖事件安全防范、应对处置程序以及事后社会秩序恢复等内容。 有关部门、地方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应对处置预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