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能否将赡养协议视为遗嘱?
释义
    赡养协议不能当作遗嘱,但遗赠扶养协议除外。赡养纠纷案件多发生在农村及小城镇,原告多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常借助矛盾纠纷后才提起诉讼。赡养人多已另立家庭,父母与子女存在鸿沟,调解成功率低。
    法律分析
    赡养协议是赡养义务人之间就赡养问题协商签订的协议书,是不具有遗嘱作用的,所以赡养协议书是不能当遗嘱使用的,但遗赠扶养协议除外。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二十条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第三十六条老年人可以与集体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养老机构等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或者其他扶助协议。
    负有扶养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按照遗赠扶养协议,承担该老年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赡养纠纷案件的特点有哪些
    1、赡养案件多发生在农村及小城镇,以多子女户家庭居多。
    一般情况下系某个子女不尽赡养义务或者子女虽想尽赡养义务,但受儿媳、女婿的影响不尽赡养义务,特别是一些农村人进城后,受城内一方的影响而不尽赡养义务。
    2、绝大多数原告体弱多病,已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固定收入。
    从我们审理案件来看,当事人的年龄结构一般为70岁左右,最小的60周岁,最大的92周岁。
    3、原告往往借助与子女发生一定的矛盾纠纷后才向法院提起诉讼。
    从我们审理的赡养案件来看,有的兄弟几个发生打架,父母偏向另一方,对与自己以前有矛盾的子女发生争执,有的是因为子女争占自己的宅基地或粮食等,但实际原、被告之间的矛盾积压已久。
    4、作为赡养人的子女绝大多数另立家庭,并且赡养人自己都有子女。
    赡养人此时有一定的收入和生活来源,有尽赡养义务的能力。
    5、父母与子女存在较大的鸿沟,人民法院调解成功率较小,大多案件采用判决方式结案。
    一般情况下,父母与子女分居时间长,特别是一些受封建思想影响的老年人,往往不愿与自己的儿媳同居一院,他们一般不同意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让子女拿一定财产了事。
    结语
    赡养协议是赡养义务人之间就赡养问题协商签订的协议书,不具有遗嘱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协议应符合法律规定和老年人意愿。赡养纠纷案件多发生在农村及小城镇,原告多为体弱多病、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常见特点包括矛盾纠纷后才提起诉讼,赡养人另立家庭且自身有子女,父母与子女存在鸿沟。在解决赡养纠纷时,法院通常采用判决方式结案,调解成功率较低。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六章 财产权益 第五十九条 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3: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