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网络销售中,哪些做法是不合法的? |
释义 | 网络销售涉及违法行为多,如售假、侵权、假冒注册商标等,侵犯消费者权益需承担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有缺陷、不符合标准、数量不足等商品或违约服务应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应明确纠纷原因,重视证据保存,防范信息不对称、商家诚信缺失和网络诈骗等问题。 法律分析 通过网络销售商品的时候,违法的行为是非常多的,例如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产品侵权、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等,网络销售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要承担侵权的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十八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经营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如何防范网络购物纠纷 在防范网络购物纠纷时应先明白纠纷发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具体的原因有: 1、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网络交易具有虚拟性,商家的描述有时会有夸大成分,虚假宣传也时有发生,消费者知情权受到侵害;加之网络交易平台多系商家开发,有权制定、修改交易规则,在网络交易中具有主动性,使消费者和商家在交易中处于实质上不对等地位。 2、部分商家诚信经营意识差。有些商家缺乏诚信意识,为追逐更高利润,不惜进行虚假宣传,公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在发生纠纷后甚至擅自修改交易数据。 3、网络诈骗时有发生,消费者防不胜防。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也给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交易进行诈骗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加之这些不法分子诈骗手法具有隐蔽性和一定的技巧,消费者很难识破。 网络购物的信息表现为电子数据,易修改,不易保存,甚至还能通过远程瞬间不留痕迹地予以删除;加之消费者多证据意识淡薄,易错过保存证据的最佳时机,证据保存不利,即便是诉至法院,也多因为举证不能而承担不利后果。 结语 网络销售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包括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产品侵权、假冒注册商标等,这些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必须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未作说明、不符合标准、不符合说明等情况时,应承担民事责任。对于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经营者也应承担侵权责任。为了预防网络购物纠纷,我们应该了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其中,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商家诚信经营意识差以及网络诈骗都是常见原因。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应保护好自己的证据,提高证据意识,以免因证据不足而导致不利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第十三条 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