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姓名权有哪些具体权利?
释义
    本文探讨了姓名变更权、姓名使用权和姓名命名权的相关问题。姓名变更权是指自然人有权更改自己的姓名或姓名,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姓名使用权则是指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的姓名的权利,可以包括使用本名、笔名、艺名、化名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迫自然人使用或不用某一姓名。姓名权是一种专有使用权,他人不得故意使用别人的名字,但现实生活中有重名的行为并不是侵权行为,只有故意混同使用的除外。姓名的使用权的行使
    法律分析
    一、姓名变更权
    又称为姓名变更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更改自己姓名或姓名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都是被允许的。权利人可以在相关部门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自然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志愿来变更自己的姓名,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不受他人的限制。姓名的变更要经公示,即要到有关机关进行登记。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
    二、使用权
    姓名使用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自然人在民事活动中,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可以使用本名,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笔名、艺名、化名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迫自然人使用或者不使用某一姓名。
    姓名权是一种专有使用权,他人不得故意使用别人的名字,但现实生活中有重名的行为并不是侵权行为,但是故意混同使用的除外。
    姓名的使用权的行使可以是积极行使,如在作品中署名,也可以消极行使,如不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
    使用权还可以转让他人使用。常见的情况有名人效应。如李宁的运动服,乔丹的球鞋等。使用权可以转让他人使用来获取报酬,体现了姓名权的财产价值。
    三、命名权
    又称姓名决定权,即权利人可以决定自己姓什么名什么的权利。自我命名权,任何人都不得干涉。但在我国法律关于姓的规定为: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姓氏的决定。但如果自然人依法重新选择自己的姓氏,法律也不加干涉。姓名一般都是自然人出生时由父母来命名,自然人在成年后可以依照自己的志愿来行使更改权。
    拓展延伸
    姓名变更权是指个人在特定情况下依法享有的更改其姓名并要求他人使用新姓名的权利。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具体来说,姓名变更权包括以下权利:
    1. 个人有权在特定情况下要求他人将其姓名更改为与其原姓名不同的名称。例如,当他人在生活中需要使用笔名、艺名、网名等非正式名称时,个人可以要求他人使用与其原姓名不同的名称。
    2. 个人有权要求他人尊重其姓名权,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例如,未经他人同意,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使用他人的姓名,也不得将他人的姓名用于贬低、歧视、诋毁等行为。
    3. 个人有权在特定情况下要求他人承担侵犯其姓名权的责任。例如,当他人的姓名与真实姓名严重不符,给他人造成困扰或损失时,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总之,姓名变更权是个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个人在行使姓名变更权时,应当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侵害他人的姓名权。同时,个人有权要求他人承担侵犯其姓名权的责任。
    结语
    姓名变更权、姓名使用权和姓名命名权是姓名权的三种体现。其中,姓名变更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更改自己姓名或姓名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都是被允许的。权利人可以在相关部门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自然人可以依照自己的志愿来变更自己的姓名,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不受他人的限制。姓名的变更要经公示,即要到有关机关进行登记。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
    姓名使用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自然人在民事活动中,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可以使用本名,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笔名、艺名、化名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迫自然人使用或者不使用某一姓名。
    姓名权是一种专有使用权,他人不得故意使用别人的名字,但现实生活中有重名的行为并不是侵权行为,但是故意混同使用的除外。
    姓名的使用权的行使可以是积极行使,如在作品中署名,也可以消极行使,如不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使用权还可以转让他人使用。常见的情况有名人效应。如李宁的运动服,乔丹的球鞋等。使用权可以转让他人使用来获取报酬,体现了姓名权的财产价值。
    因此,姓名变更权、姓名使用权和姓名命名权是姓名权的三种体现,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不得侵犯他人的姓名权。
    法律依据
    国徽法(2020-10-17)\t第十五条\t国徽应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应当教育学生了解国徽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宣传国徽知识,引导公民和组织正确使用国徽及其图案。
    国旗法(2020-10-17)\t第二十一条\t国旗应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应当教育学生了解国旗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旗升挂使用规范和升旗仪式礼仪。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宣传国旗知识,引导公民和组织正确使用国旗及其图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20-11-16)\t第十三条\t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或者妨害证据保全,致使无法保全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确定由其承担不利后果。构成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