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遭虐待受害者可否要求精神损失赔偿?
释义
    被打者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需满足条件:1)损害符合法律要求,包括权利侵害和人身自由;2)侵害行为造成严重后果,一般影响不受理;3)若受害人有过错,赔偿可减轻或免除。
    法律分析
    被打者如果造成人身损害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是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但要满足一定条件,请求精神损失赔偿的条件如下:
    1、损害的情形符合法律要求。侵害的范围包括(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2、侵害的行为要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侵害行为造成一般影响,后果不严重的,法院是不会受理请求的。
    3、如果受害人有过错的,一般会依据过错的程度,减轻或者免除精神损害的赔偿。
    拓展延伸
    遭受虐待的受害者是否有权要求心理赔偿?
    遭受虐待的受害者在某些情况下有权要求心理赔偿。虐待行为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可能造成严重伤害,导致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心理赔偿旨在弥补受害者在心理上遭受的损失和痛苦。然而,要求心理赔偿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证明虐待行为的存在、证明心理损害的程度和因虐待行为导致的因果关系等。此外,法律制度对心理赔偿的认可和限制也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因此,受害者在要求心理赔偿前应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并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要求。
    结语
    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被打者若造成人身损害,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但需满足一定条件。损害情形应符合法律要求,包括侵害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侵害行为需造成严重后果,一般影响不受理;如受害人有过错,可减轻或免除赔偿责任。受虐待者有权要求心理赔偿,但需满足条件,如证明虐待行为存在、心理损害程度和因果关系等。法律制度对心理赔偿的认可和限制因地区而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并提供充分证据支持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五十四条 禁止拐卖、绑架、虐待、非法收养未成年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性骚扰。
    禁止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禁止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六十二条 拐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六条 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接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及其家属的解救要求或者接到其他人的举报,而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不进行解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3: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