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清算后债务应如何处理 |
释义 | 公司破产后,股东只需履行出资义务,无需偿还债务。但若股东提供担保,则需承担担保责任。破产后,保证人和其他连带债务人需继续承担未清偿债权的责任。清算组先支付费用、工资、税款和债务,剩余财产按出资比例分配给法人出资人。若公司资不抵债,需申请破产宣告并成立新的清算组。 法律分析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所以只要股东切实履行了自己的出资义务,即不用偿还破产程序完成后的债务。但是,股东为公司的债务提供了担保,则应当承担担保责任。破产人的保证人和其他连带债务人,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对债权人依照破产清算程序未受清偿的债权,依法继续承担清偿责任。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如发现公司财产能够清偿公司债务的,应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然后将剩余财产在法人出资人之间按出资比例分配;如果发现公司资不抵债的;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人民法院作出破产宣告后,指定成立新的清算组。 拓展延伸 债务清算后的法律程序和权益保障 债务清算是指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资产清算以偿还债务。在债务清算后,法律程序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债务清算需要依法进行,遵循相关法律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其次,债权人在清算过程中享有合法权益的保障,包括参与清算程序、提出债权申报等。同时,债务人的权益也应受到保护,例如在清算过程中享有合理的申辩权和财产保护。债务清算后,法律程序的正确执行能够保障各方的权益,维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平衡,确保清算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结语 债务清算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通过对债务人的资产进行清算,实现债务的偿还。在这个过程中,法律程序的正确执行至关重要。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益都应受到保护,确保公平和公正。债务清算后,法律程序的正确执行能够维护各方的权益,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确保清算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衍生问题: 公司破产没钱怎么办? 公司申请破产,但是没有钱赔偿员工时,员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不能申请劳动仲裁。公司进行破产清算的,应当支付劳动者一定金额的经济补偿金,具体数额按照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的期限来计算。主张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向破产的管理人提出,由管理人列出清单,经过公示后就可以领取补偿金。劳动者对公司发放补偿金的清单存在异议的,可以要求管理人员予以更正。同时如果这时候,公司的管理人声称公司已经没有钱的,劳动者应当及时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于企业在进入清算程序后,不能够再适用其他诉讼或者仲裁的程序,一切纠纷只能在受理破产的法院进行。因此,劳动者不能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