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私放俘虏罪的量刑标准如何确定? |
释义 | 私放俘虏罪和虐待俘虏罪是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两种罪名。私放俘虏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场上违反纪律,私自释放被俘的敌方人员的行为,如果犯有此罪,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虐待俘虏罪是指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法律规定,明知是走私行为而予以放纵,使之不受查究,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虐待俘虏,情节恶劣,则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虐待俘虏罪的主体是军人,主要为负有看押管理俘虏职责的军人,主观方面是故意。 法律分析 私放俘虏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场上违反纪律,私自释放被俘的敌方人员的行为。如果军职人员犯有此罪,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私放的重要俘虏人数较多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则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放纵走私罪是指什么? 放纵走私罪是指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法律规定,明知是走私行为而予以放纵,使之不受查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放纵走私,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是指放纵重大的走私犯罪分子,放纵走私给国家造成特别巨大的经济损失等。 二、虐待俘虏罪主体可以是谁 虐待俘虏罪属军人违反职责罪。本罪的基本特征:侵害的直接客体是俘虏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虐待俘虏,情节恶劣的行为。“虐待俘虏”,指采用不人道的生活待遇、殴打、体罚、酷刑、强迫从事危险性的工作等手段,摧残、折磨俘虏。“情节恶劣”,指指挥人员带头虐待俘虏的,虐待俘虏屡教不改的,虐待俘虏的手段特别残酷的,虐待伤病俘虏或者重要俘虏的,造成严重后果的,等等。虐待俘虏的行为既可以发生在战时,也可以发生在战后。犯罪主体是军人,主要为负有看押管理俘虏职责的军人。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虐待俘虏的行为会破坏俘虏管理秩序,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48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什么是放纵走私罪 我国对放纵走私罪的概念和量刑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放纵走私罪一般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明知是走私行为仍然对其进行放纵,导致该走私行为不受查究,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触犯放纵走私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会被法院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那么犯罪嫌疑人会被法院判处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结语 私放俘虏罪和虐待俘虏罪都是违反军事纪律和刑法规定的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私放俘虏罪是指军职人员私自释放被俘的敌方人员,如果情节严重,将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虐待俘虏罪是指军人虐待俘虏,情节恶劣的行为,犯罪主体是军人,主观方面是故意,根据刑法规定,虐待俘虏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四十七条 私放俘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私放重要俘虏、私放俘虏多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五十六条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依照本法分则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四十九条 在战时,对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