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确保正确的主体参与认定? |
释义 | 工伤认定申请的当事人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工伤认定的主要材料包括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工伤认定申请书、职工身份证明、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及有关旁证材料原件。若工伤认定申请主体有误,应停止仲裁并致函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说明情况,建议重新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法律分析 1. 工伤认定申请的当事人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 2. 在工伤保险待遇劳动争议仲裁中,如果发现工伤认定申请的主体有误,应当停止仲裁,并致函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说明情况,建议重新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用人单位未按有关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直系亲属”包括工伤职工的配偶、父母、子女等;这里的“工会组织”包括职工所在用人单位的工会组织以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的各级工会组织。 二、申请工伤认定需要什么材料? 申请工伤认定的主要材料有: 1、职工和单位有效的书面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如工资表(或工资记录)或招工表(或从事本职工作的证明)等; 2、《工伤认定申请书》; 3、职工本人身份证明(非本人办理的,办理人须提交身份证明、与受伤职工的关系证明或委托证明); 4、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病历本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5、有关旁证材料原件如:旁证、现场记录、照片、口供记录等; 6、单位、企业法人注册登记资料(当地工商管理部门查询);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的程序是怎样的? 1、申请。 申请人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2、受理。 (1)保险科接到申请后15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对不属于本管辖的告知申请人。 (2)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30日内补齐材料 3、认定。 (1)经审查符合认定条件的60日内(特殊情况可以延长30日)作出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并告知单位和个人。 (2)对不能提供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的,告知申请人提起劳动仲裁以确定劳动关系,仲裁时间不累计在受理的规定时间内。 (3)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要告知申请人。 (4)对认定为工伤的发工伤证。 4、鉴定。 停工留薪期或经治疗伤情基本稳定的,申请人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评定伤残等级。 综上所述,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导致职工受伤的,申请工伤认定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工伤认定主体错误,劳动局在审核的时候会驳回,这个时候,职工可以重新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重新申请。工伤认定有一定程序,劳动局受理后展开调查,做出认定,出具工伤认定意见书。 结语 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措施,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提供有效的书面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工伤认定申请书、职工本人身份证明、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病历本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以及有关旁证材料原件等。如果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发现工伤认定申请的主体有误,应当停止仲裁,并致函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说明情况,建议重新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五)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工伤认定错误仲裁应该怎么处理?工伤认定结果出来之后,劳动者可能觉得这个结果并不是自己的真实情况,认为审判有错误的,可以提起上诉,上诉的过程就是案件的再审过程,如果觉得程度不是很深的,可以到相关部门仲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