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报案举报或控告犯罪的对象是谁? |
释义 | 报案、控告、举报的主旨是:发现犯罪应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被害人有权利向相关机关报案或控告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嫌疑人。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0条。报案、控告、举报应被接受,不属于管辖范围的需移送主管机关处理。报案一般指犯罪事实的发生,举报则具体指明犯罪嫌疑人。控告由直接受害的被害人提出,举报一般由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提出。 法律分析 一、发现了犯罪向谁进行报案举报或者控告 1、发现了犯罪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二、报案、控告、举报的区别有哪些 1、报案,是指有关单位或个人发现犯罪事实发生而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揭露和报告的行为。 2、举报,是指有关单位或个人将其发现的犯罪及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揭发、报告的行为。 3、控告,是指被害人(包括被害单位)将其发现的犯罪事实及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揭发、报告的行为。 4、报案和举报的区别是:报案一般是针对犯罪事实的发生,报案材料提供的案件事实、证据材料较为简单笼统,往往不能明确指出犯罪嫌疑人;而举报内容则不仅有犯罪事实的发生,通常还具体指明了犯罪嫌疑人,提供的犯罪事实和证据材料相对具体和详细。 5、控告和举报两者的区别在于主体不同,即控告是由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提出,而举报则一般是由与案件直接无利害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提出。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报案、控告和举报是指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揭发和报告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向相关机关报案或控告。报案是对犯罪事实的简单揭露,举报则更为具体指明犯罪嫌疑人。控告由直接受害的被害人提出,举报则一般由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提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应接受报案、控告和举报,并妥善处理。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三节 监视居住 第一百一十三条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制作监视居住通知书,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由决定机关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无法通知”: (一)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二)没有家属的; (三)提供的家属联系方式无法取得联系的; (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通知的。 无法通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无法通知家属的,应当在监视居住通知书中注明原因。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三节 监视居住 第一百一十二条 固定住处,是指被监视居住人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生活的合法住处;指定的居所,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在办案机关所在的市、县内为被监视居住人指定的生活居所。 指定的居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备正常的生活、休息条件; (二)便于监视、管理; (三)保证安全。 公安机关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或者办公场所执行监视居住。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