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防利益犯罪的主犯是谁? |
释义 | 我国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大部分属于一般主体,但特定罪行的主体限定为预备役人员。刑法对一般主体犯罪也有特殊规定,如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拒绝、逃避服役罪等只适用于非军人。相关法律规定了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等的刑罚。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和拒绝、逃避服役罪也有相应的刑罚规定。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也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大部分是属于一般主体,但有部分是属于特殊主体,如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主体就只能是预备役人员。 在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的犯罪中,由于刑法的特殊规定,部分犯罪的主体实际还是受到限制而不能是任意的一般主体:例如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拒绝、逃避服役罪等罪的主体就只能是除军人以外的一般主体,而不能是军人。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六十八条【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阻碍军事行动罪】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百六十九条【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破坏重要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损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过失犯前款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战时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七十六条【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三百七十九条【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战时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结语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大部分属于一般主体,但也存在特殊主体,如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的主体仅限于预备役人员。在一般主体的犯罪中,由于刑法的特殊规定,部分犯罪的主体受到限制,例如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拒绝、逃避服役罪等,其主体只能是除军人以外的一般人,而不能是军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阻碍军事行动罪、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等,法律对其刑罚有明确规定。对于战时拒绝、逃避征召、军事训练罪以及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罪,法律也有相应的处罚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坚持全民国防。 国家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依法开展国防活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020修订):第七章 国防教育 第四十三条 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全体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掌握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技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依法履行国防义务。 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国家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加强边防、海防、空防和其他重大安全领域防卫建设,发展国防科研生产,普及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实现国防现代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