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死亡赔偿与户籍制度
释义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居民收入标准计算,年龄越大赔偿年限越短。目前,试点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农村居民可按城镇标准赔偿,不再受户籍限制。
    法律分析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九条“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的规定,一般按照户口本上来确定,如果是非农户口或者虽然是农业户口,但是有证据证明在城镇居住满一年以上,可以按照城镇标准计算,否则按照农村标准确定。
    目前很多省份开始试点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以后农村居民可以直接按城镇标准赔偿,也就不再按户籍进行赔偿了。
    拓展延伸
    死亡赔偿法与户籍制度的协调与改进
    死亡赔偿法与户籍制度的协调与改进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当前,我国的死亡赔偿法律体系相对完善,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此同时,户籍制度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改进的空间。为了推动两者的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加强立法,明确死亡赔偿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赔偿公正合理。其次,完善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赔偿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死亡赔偿和户籍制度的认知,增强社会的法治意识。最后,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死亡赔偿法与户籍制度的有效执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死亡赔偿法与户籍制度的协调性,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更好的保障。
    结语
    在《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下,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与户籍制度存在协调与改进的问题。然而,目前一些省份开始试点统一城乡居民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农村居民将有望直接按照城镇标准获得赔偿,不再受限于户籍。为了进一步推动协调发展,我们可以加强立法、完善户籍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将提升死亡赔偿法与户籍制度的协调性,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更好的保障。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四条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六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二条 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0:33:00